top of page
和平文健站

和平文健站

Year:

2025年

嬤姆(阿公)手指著東太平洋沿海的位置,我們的學校還有媽媽的家都沉在海裡面了!依稀的記憶中海水往後退後升上部落,我們的家還有學校就因此被覆蓋沉沒在海裡,大家因為環境就前往高台的陸地上尋找棲息之地。尋找棲息之地首要條件必須有水源可以飲用與灌溉之用,後來在山間中發現一條岩壁流出涓涓水流,飲用時有鹹味,因此族人稱為Kaheciday (鹹之意)。

這裡有天然環境並有四個小水圳,族人各自棲息皆有河水作為分界,北邊為八邊部落因地形創名,傳說當時因環境海風吹起一處處沙丘,有人走在沙丘上容易邊滑邊走的樣子,以族語「Pa^pian:走路滑步」形容走路滑步樣式命名!因為環境這裡常常產出有名的”肚臍橙”更是目前經濟的產業。

東邊的位置阿美族語「Malii’way:因雞屎藤譯翻之意」和平部落,這裡因為「Li’yw」雞屎藤覆蓋田間很多,族人說以前都會吃花的果實,因為可以預防蛀牙,也是當時的常實用的零食。作為地界的文殊蘭「Fokong」長者務農時更做為外敷扭傷之植療運用。

指導單位:原住民委員會、教育部、勞動部˙主辦單位:臺東縣政府、花蓮縣教育處˙承辦單位: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、壽豐DOC˙

協辦單位: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、宜蘭縣、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 

© 版權所有:臺東縣政府、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